一、計畫目標
本期計畫延續第一期計畫目標,持續結合「治山」、「防災」、「保育」及「永續」等四個策略目標,期達成保育水土資源、涵養水源、減免災害、促進土地合理利用、增進國民福祉等主要目標,並戮力朝向土石流災害傷亡趨近於零及國土永續經營之願景。
二、計畫主要辦理工作項目
本計畫持續以軟體防災結合硬體減災,強化土石流監測及防災,並加速辦理各項治山防災工作,以有效減輕災害規模,各分項子計畫分述如下:
(一)水土環境調查
"以下略"
三、計畫
102年1月1日至105年12月31日止。
四、執行方法
(一)土石流防災與監測
1.充實地方自主防災與避難設施,並配合地區性防災宣導教育及疏散避難訓練,提升民眾自主防災意識與應變能力,以減少災害損失。
2.針對全台159區之各地土石流警戒基準值,在考量各地現況與風險因子下,持續進行調整,以確實提昇土石流災害預報精度。
3.針對防災重點區進行長期監測,並應用空間資訊與雲端技術,提昇監測效能,確實協助警戒發布效能。
4.持續辦理土石流災害潛勢調查與評估,進行相關災害潛勢及風險評估,並蒐集各年度重大土石災例,建置土石流災害資料庫。
(二)水土環境調查
略
(三)治山防災
略
(四)山坡地監督與管理
略
五、執行單位
略
六、治山防災計畫審查優先順序排定原則
以上計畫過於繁雜,僅就個人負責部分說明,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防災,
那第一就要知道"災"在哪裡?
要知道哪一個地區會致災,就要透過監控的方式,當然現在有很多儀器可以達到單點的監控效果,但缺點就是你只可以得到"單點"的資料,而無法推演擴及到"線"及"面",這也是需要天氣分析師的的緣故,未來有最新辦況會再與大家分享工作情況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